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赵祯现在岁不满五十,可是自家事只有自家知道。从小就体弱多病的赵祯,感觉这几年却是越来越虚乏了。 唐奕这一走,三年五载还好说,要是十年八年...... 能不能再见一面,却是要听天由命了。 想到这里,赵祯更是泪目怆然,确有几分后悔这两年与唐奕之间的相处。 无助的抬眼看向殿上的贾昌朝与范仲淹。 “能不能把他追回来?” “别走了......” 老贾一阵恍惚,直到现在才算依稀明白,官家与小疯子之间那复杂难明的情感。 可是,追回来,何从谈起? “陛下......”缓缓弯腰施礼,语气之中满是劝慰。 “癫王已经西去近一个月了。” “都走了一个月了?”下意识低头看图,最后一丝侥幸亦荡然无存。 “一个月......得走到哪儿了?” “陛下!”贾昌朝再次出声提醒。 “依臣之见,现在诏回癫王已是无望,还是想想如何善后吧!” “如何善后?”赵祯恢复一丝清明。 对的,如何善后......却是一个难题了。 此事不用赵祯对唐奕怎么办,这一次,满朝的文臣定是没那么好糊弄了。 第一次私自用兵,还可以用开疆扩土、百姓群情来压一压文官。 可是这第二次...... 首先,罗马这个地方,大伙儿连听都没听过。 其次,第一次朝廷没有追究,紧接着就是第二次,这就是骄纵了。 再者,唐奕要是和文人弄出这一出,怎么都好说,你别说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那也好商量。 但是,与武人,那就要另说了。 杨文广可以建功一次,却不能建功二次。 大宋朝有一个狄汉臣,就不能再出一个杨相公了。 所以,这次就不是一个“不用交待”,就能蒙混过关的了。 ...... 事实上,唐奕的这次远征所带来的后果,远比贾昌朝和赵祯等人预料的要严重的多。 可以用“大宋不高兴!”这一句话来概括。 首先,文臣不高兴。 这是意料之中。 诟病唐奕的同时,果然也把杨文广拉下了水。而且,都知道唐疯子不好惹,便极为默契的把杨文广推到了最前面。 几番朝堂征伐,弄的好像杨文广比唐奕的罪过还大,非诛之而不能泄群愤。 可是,问题来了。杨文广跟着唐奕去打罗马了,你就算要杀他都抓不着人。 怎么办呢? 自然难不倒这些文臣,他们又把矛头调转到杨家的二号人物——杨怀玉身上。 赵祯迫于压力,也出于对将门与武人的一个警告,毕竟杨文广这次确实有点......过了。 最终屈服于群臣,降旨免杨怀玉阎王营都指挥使之职,诏回京中醒罪,以勘后用! ...... 官家终于处置杨家,文官自然视为大胜,一时之间欢喜鼓舞,倒是平息了几分朝局。 可是,明眼人对此也只是报以冷笑。 像贾昌朝、文彦博,现在心里面就一个想法: 傻叉!! 官家处置杨家,那就意味着在给唐奕分散火力,说明这个癫王殿下依旧圣宠无二,地位稳固。 呵呵.... 现在唐疯子不在,你们倒是爽了。可是忘了当年构陷狄青那次,唐疯子是怎么发飙的吗? 等他回来,能有你们的好果子才怪!! ...... 不过,杨怀玉回京,阎王营却依旧要留在辽河口,那么问题来了:谁去接杨怀玉的班呢?谁去带领那只大宋第一神军呢? 选来选去,一个最不应该去的人,被强推上了台面。 石全福!! 特么石全福也是日了狗了。 石家几兄弟,老三石全海憨厚、老五石全安奸猾、老大石全福......窝囊,这是满朝上下人尽皆知的事情。 连石全福自己都打定了主意,这辈子不指望出头,就靠着蒙荫家族,凑合着过一辈子就完了。 你看他跟唐奕,跟文彦博办的那几次差就知道,这货就没什么脾气,也没什么志向,得过且过,你让他去带阎王营? 不就是扯淡嘛...... 别说他自己没信心,阎王营里那帮活土匪、活阎王也得听他的才算吧? 交割京中事务,石全福不情不愿的北上辽口河,连托词过了年再去,官家都没准。 到了地方,杨怀玉能给他好脸色才怪。 这是杨怀玉从无到有,一手拉起来的队伍,交给这么一个窝囊废,杨怀玉当然不乐意。 可惜,皇命难违! “且交与你带着,若有差池,咱们京中再见!” 石全福都快哭了,上前扯着杨怀玉的衣袖。 “我的贤弟啊,我也不想来这苦寒之地啊!” “且心放在肚子里,为兄自知不能胜任,先把风头过了,立刻上书,把我再调回京去。” “到时,这阎王营还是你的阎王营!” 这话已经说的相当到位了。 可是,杨怀玉听闻,不但不喜,反而更怒。 此等无能懦弱之辈,阎王营交给他一天,杨怀玉都受不了。 而满营将士就眼瞅着石全福在那儿低眉臊眼,也是大皱其眉。 就这货色,也敢进阎王营的门? 也别等你上书了,一个个卯足了劲儿,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把这个孬货挤走。 于是乎,杨怀玉离开辽河口的第二天,石全福就知道这帮活阎王有多难带了...... 一大早。 鸡还没叫鸣,王都头(现在是王挥指使)就一脚踹开了石全福的房门。 “石将军,该起来出操了!” 石全福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儿,迷迷糊糊被拉起来,迷迷糊糊到了校场。 然后,脚后根还没站稳,刚穿在身上的棉衣大氅还没捂热呼,就被王都头扒了下来。 石全福大惊,“你,你,你这是做甚?” 王都头一挑眉头,“出操!” “出操也不至于....” “石将军....”王都头阴阳怪气,“你往场下看!” “......” 校场之下,两千来个汉子赤裸上身,只穿衬裤,一个个标枪一般站立的画面即刻映入眼帘。 石全福一个激灵,心道,他们不会让我也扒光了吧? 急忙阻止王都头,“且慢!!且慢!!” “你这鲁莽行事,成何体统?” 王都头才不管那个,“石将军新来不知,这就是阎王营的体统!” “住手!”一计不成,再施二计。“本将是你的上司,怎敢以下犯上?动手动脚也就算了,却是连营帅!都帅,都不听得一声!” 王都头还是不吃那一套,“嘿!!!” “想俺叫你营帅啊?你也得配啊?” “你!!” “你什么你!?” “不服你可以和你爹去哭诉啊?” “实在不行,写折子告老子啊!?” “我....” 石全福哀嚎一声,败下阵来。 而王都头此时也是把他扒的只剩下衣,正值腊月啊,数九寒天,滴水成冰! 石大少爷在京城里养尊处优,当了半辈子的老爷兵,哪受得了这个? 满心绝望,瑟瑟发抖,不知道这将来的日子要怎么过才是。 “王指挥!王大哥!!!” “王阎王!!” “放兄弟一马!以后你是老大,总行了吧?” ...... 石全福的求饶不但没能换回阎王营众将的同情,反倒让所有人现出更加鄙夷的目光。 这些血里火里滚三滚、南征北战死又活的汉子们,不允许一丝一毫的懦弱出现在阎王营。 ...... —————————— 不管阎王营多么不乐意,也不管石全福多么不情愿,总之,文官们算是爽了。 一剑三雕!即收拾了杨家,恶心了石家,还捎带手把阎王营给算计了一道。 ...... 然后,是武将们不高兴了。 抛去石全福、杨怀玉不说,大伙儿日子都不好过,也没工夫管这闲事。 况且,唐奕带着六万涯州军一走,引发的一连串连锁反应,也没有时间让他们管别人的好坏。 ...... 首先,涯州军不在涯州,消息一传出去,交、占两州的反抗势力感觉威慑不在,又有抬头。 赵祯无奈,开始向两州增兵。 之后,大宋新年刚过,原本与占婆国接壤的吴哥王朝开始发难。不承认大宋继承占婆的边境,进军占州,要大宋以吴哥朝的主张,重新修定边境。 大宋当然不能听之认知,别人也就算了,特么一个吴哥都来叫板,这不是几亩破地的问题,而是尊严问题。 赵祯于二月初三,下诏石进武,举禁军二十万,南下占州,驱除吴哥。 ...... 好吧,其实就是虚张声势! 大宋哪来的可战之兵?就是京城里的老爷兵。而且,说是二十万,实则连十万都不到。吓唬吓唬吴哥蛮子而已,就没打算真打。 可是,打没打算真动手另说,关键在于,石进武南下,而京中只剩下唯一的一个少壮派将领王守忠也被调出了京。 大宋一下子向南方派兵二十万,又把三衙统帅之一的马军都指挥石进武派了出去,西夏觉得这是天赐良机,大宋显然无暇顾忌西北局势。 李祚谅即刻下令,向李杰论发起总攻,大有决战之势。 而西夏局热的恶化,难免会波及大宋。大批西夏民众涌入大宋避难,而没投靠大宋的人则是落草为寇,大肆在两国边境烧杀劫掠。 赵祯虽然无力出兵镇压,可是西北主将石金勇显然没有能力处置这么复杂的局面。再说了,石家已经有一个人领兵在外,那就不能再把石金勇放在西北了。 急令王守忠北进太原,接替石金勇。 ...... 如此一来,开封城中将才空虚,只剩一个老将王德用可堪大用! 没办法,赵祯只得又亲请王德用出山,授职殿前副点检(正的太祖干过,遂不设)统领三衙。 可怜王老爷子八十多岁高龄,还要每日进出宫墙,主理军务。 老头儿没把唐奕骂死!! “小混蛋!且等你归来,老夫打断你的腿,看你还往哪儿跑!” 老头儿在发怒的同时,也在悲哀;在骂唐奕的当口,也在想唐奕.... 煌煌大宋,可用之将寥寥数人!!竟落到如此地步,老头儿怎能不痛心疾首? 心心念那小疯子赶紧回来吧,好一扫阴霾,重塑军魂! ...... ———————— 文臣武将皆不高兴,还有两个人也不高兴—— 魏国公和韩瘸子。 特么算计来算计去,就是没算计到唐奕把人和炮都带走了,这他们还上哪儿弄去? 眼瞅了西夏这一大助力就要飞了,老哥俩儿抓耳挠腮,苦想数日。 “要不,还是从涯州下手吧?” 魏国公有点不确定,“他把火神炮都带走了,可是铸造的工匠总不能带走吧?” “对!”韩瘸子一拍大腿。 能铸造火神炮,必是铁艺精湛之人,这种人涯州应该不多。 “深挖!一定挖得到!” ...... ———————— 总结下来: 赵祯不高兴,因为他怕再也见不到唐奕了。 文臣不高兴,因为武将又在出头。 武将不高兴,因为他们不想出这个头。 魏国公不高兴,因为火神炮他拿不着。 ...... 罗马人不高兴... 因为那个大食商人离开地中海已经快一年半了,还没能他们带来那十船宝藏。 ...... 赛尔柱人也很不高兴.... 因为,唐奕把兵马带到了家门口。 ...... 而这些激进的圣教徒显然对这个来自东方的神秘古国并不陌生,且充满着敌意! .... ———————— 塞尔柱帝国为什么仇视大宋呢? 其实,他们仇视的不是大宋,而是汉人。 原因无它,因为塞尔柱人还有一个名字—— 塞尔柱......突厥人。 没错,突厥! 虽然这个突厥不是被“天可汗”李世民打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东突厥,而是西突厥的一支,土库曼突厥人的后裔。 但是,不管怎么说,东西突厥都是操着相同语言,用着相同文字,供奉相同祖先,且崇拜着相同的金狼王旗。 而且,现在的塞尔柱人之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东突厥逃入西亚,容入到突厥族群中的子孙。 对于那让他们失去草原,失去牛羊,远遁万里的汉人,怎么可能心怀善意?? 当浩浩荡荡的大宋船队停靠在阿拉伯海的北岸,迎接唐奕的,不是韦拉安排好的补给商队,而是无边无际的...... 塞尔柱骑兵! ...... 塞尔柱帝国的苏丹(国王)玛列克沙赫御驾亲来,高头大马、盔明甲亮,位列万军之首。 望着海湾之内连天蔽日巨舟战舰,迎风咧咧的大宋龙旗..... 呃......沙赫有点虚。 心道,情报有误吧?特么不是说大宋朝很好欺负的吗? ...... ———————— (四千字,今晚不确定还有没有。)
页面连接:http://www.xinsanreqi.com/news_0_spost/yyrrtcrs.html

黄桃书屋 泡泡中文网 风语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闪爵小说网80电子书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