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你大爷的,捡到宝了! 唐奕彻底震惊了,这个祁雪峰,人才啊! 首先,“浑天说”这个东西就不是一般人能学的。 不光要有求真务实的天性,还得有胆子。因为天文历法之学于普通百姓来说,是犯法的。 这事儿,还得从汉人对宇宙认识的起源说起。 虽然现代天文学的奠基咱们汉人基本没啥贡献,但是,咱们老祖宗那可是牛到了天际,是足以让今人叹服的。 ...... 早在春秋战国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汉人对“科学”的探索就已经很发达了。 有时,唐奕不禁会想,如果始皇帝不一统六国,如果不因为那么多的政治因素而独尊儒术。那么,华夏虽然可能会继续乱下去,但是,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却不知道要被那个大时代提速多少年了。 那是个大师云集的时代,甚至可以说,是一次文明大爆炸。 好吧,扯远了,回到正题。 在那个时代,对天地、宇宙的理解众说纷纭,主观臆想还是起到绝定性作用的。 但是,即使是单单凭借想像和肉眼极为有限的观测,古人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叹为观止的。 主要的学说有六说: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昕天说、穹天说、安天说。而簇拥最多的,则是前三种。 ...... 其中,最扯淡的是“盖天说”—— “天圆如张盖,地方似棋局。” 主张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四野为方,上有九州,华夏所居,赤县神州。 每个州四周环绕着一个稗海,九州之外,还有大瀛海包围着,一直与下垂的天的四周相连接。 这也是古人以“九州”代指天下,“神州”意为中华的由来。 之所以说它扯淡,后世的人一看就知道,全无学术价值。 ...... 靠谱一点儿的是“浑天说”—— “浑天如鸡子,地如鸡子中黄。” 此说成于战国,被西汉张衡所发扬光大(就是发明浑天地动仪的那个)。主张大地是球形的,居于中心,日月星辰组成天球围绕在大地周围,升落往复,日月更迭。 这个就厉害了,虽然还是和事实差了点,但提出了地球是圆的,并为天文历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志们,两千多年前啊!老祖宗的智慧还是很牛叉的。 ...... 而浑天说还不是最先进的,最牛的是“宣夜说”(“宣夜”这个名字是清代才有的,学说始于战国。) “宣夜说”也主张大地是圆的,但其外而非天球,而是无尽的气体。宇宙无限大,日月星辰都浮于气体之上,亦由气体组成。 怎么样?很接近正确答案了吧? 可惜,“宣夜说”没有解释日月天体运行的规律,无法运用在历法推演上面,所以说。“宣夜说”是最没有市场的。 (还有“安天说”是“宣夜说”的改进版,比宣夜更接近真理,可惜,宣夜都没市场,况安天乎?) ...... “宣夜说”既然不够完善,按理说那“浑天说”应该可以了吧? 毕竟在历法演算、日月缺食方面,它的应用已经得到了证实。唐朝时的诸多天文学家更是彻底否定了“盖天说”,“浑天说”应该是称霸华夏文明的主流天文思想了。 ...... 可惜,错!! 拥护者最多、应用最广的,恰恰是最最扯淡、漏洞最多的“盖天说”。 这个锅,又要甩给儒家了。 “盖天说”天圆地方、上尊下卑的谬论,恰恰迎合儒学关于“礼',关于“天尊地卑”的说教,正好在封建王朝的天地理论中占据了正统位置。 比如,历朝历代祭祀的皇家建筑——明堂,都是圆的,上合天意;帝王宫殿都是方的,下合地心。 历朝历代,祭天之坛必为圆,祭地之坛亦为方,这些都足以证明“盖天说”在实际应用中的主导地位。 甚至是到了后世,国学势微,天地本物早有定论的现代,连普通面姓的家装都还在讲求天圆地方的格局,足见其对华夏影响之深,已经是深入骨髓。 “浑天说”、“宣夜说”在“高级知识分子”之中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是面对皇权正统、大道“真理”,这也只不过是一家之言,荒谈谬论罢了。 儒术最操蛋的地方,也就在这里。为了迎合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儒教的至高地位,无所谓科学,无所谓真伪。 有用就是真,无用,就算是铁证如山,也只当没看见,甚至把你打成假的。 天文,也只是无数被“正统”左右工具罢了。 他们连远古夏商诸朝的历史都可以改,可以毁,还有什么事儿是干不出来的呢? 两千年前! 两千年前啊!! 老祖宗就已经打通了任督二脉。 但是,只是为了政治需要,只是为了自圆其说,纵使真理昭昭,纵使大师荟萃,纵使天眷华夏...... 可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为了统治,始皇帝可以一把火把历史和真理烧掉;董仲舒可以尊儒罢百家;魏晋士族更可以神化道学,凸显儒术。 “浑天说”应用是多,但也只能当是不知道。甚至装不知道还不行,还得掩人耳目吧? 为了垄断历法、星像,垄断天文说学,自唐朝开始(唐是浑天说最盛行的时期),统治者把天文历法列为禁学,不许普通百姓学习、质疑。(1) 祁雪峰能说出浑天说,不但说明这不是一个一味啃书的腐儒,说明他敢问真理。 最主要的是,只是把六分仪拿在手里看了几眼,连怎么用还都不知道,就能说出其原理,这就是个天才啊!! 唐奕不管浑天说说的是地心,还是日心,又有多少谬误,祁雪峰只要明白地球是圆的,只要从这个圆里能看出一些特别的东西,只这一点,就特么有得聊了。 此时,唐奕真的有点激动了,由衷感叹: “白山兄,大才啊!” 而祁雪峰此时也被手里的六分仪所吸引,哪还顾得上唐奕的夸赞,急声道:“子浩快说说,这六分仪如何用?” 当下,唐奕把六分仪怎么用,还有原理细细地与祁雪峰说了来。 足足半个时辰,祁雪峰听得的津津有味,时不时还连连点头,这可苦了沈括。 现在的他可还没到学问大成之境,对唐奕与祁雪峰聊的东西只是一知半解,云里雾里,这半个时辰比一天还难熬。 “我说,你们能不能也照顾一下我的感受?”沈括实在受不了了,哀怨出声。 唐奕一怔,登时明白了沈括的尴尬,急忙安慰:“术有专攻,存中之长在于水利地质,却是让存中兄无聊了。” 沈括一撇嘴,这是三个同道中人的相遇,他当然不想置身其外,只不过,确实不太懂。 唐奕这么说了,也算是给了他台阶下,搜肠刮肚寻思着说点什么能融入二人之中。 “我听明白了,这个六分仪就是量图、定位用的。” “不错!” 回答的是祁雪峰,他现在激动的不行。这东西太精巧了,若真如唐奕所说,那绝对是个神器。 而沈括则是眉头一拧,“既然如些,误差有多少?” 沈存中也不是吃干饭的,一下就问到了点子上,量图定位要是误差太大,那意义也就不大了。 这个问题就只能唐奕来回答了,朗声道:“现在制出来的精度还不高,有时可能差出百里之遥。” “百里!?”沈括一下子就找到了宣泄点,有意打击唐奕。“那你做它还有何用?” “差出一百里?也就是说,在开封测之,弄不好就定位到大名府去了,这还怎么用?” 好吧,有点夸张,但意思是这个意思。 “呃。”唐奕有点尴尬,这确实是个问题。“现在我的能力也只有这样了。” 沈括心中暗爽,嘴上没打算放过唐奕,“听你吹了半天,原来是个半成品。” “足够了!” 却是祁雪峰突然开口,为唐奕辩解。 “现在的精度,在陆上应用可能还不合适,但是,它真正一显神通之处,却不在乎这百里误差。” “哦?”沈括急问。“用在哪儿?” “海上!” 祁雪峰笃定道:“对于航海定位来说,特别是远航,最大不过百里的误差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海上!”沈括猛然一震,终于抓住了一些什么。 现在的航海技术还只限于指南针和观星定位,能做到方向正确就已经不错了,要是有了这个东西,意味着: 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是晴天,有日有星,就能做到不迷航,这对航海的意义...... 一脸叹服地看着唐奕,“原来这六分仪,大郎是专门为你的远洋舰队所制?” “远洋!?”祁雪峰一惊,双目圆瞪看着唐奕。“子浩要远洋!?” 而唐奕此时也是一脸震惊,还没回过神来。三个人大眼瞪小眼儿,就这么呆在了那里。 唐奕震惊的是,这个祁白山神的有点过头了吧? 特么不但懂六分仪的原理,还特么一眼就看出这东西对航海的意义。 有点心虚地对祁雪峰突然问道: “你知道原子弹吗?” “呃......” “改变世界的那三个苹果知道吗?” 这货不会是同行儿吧?也特么穿越过来的吧? “‘原子蛋’?”祁雪峰一脸的懵逼。 “原子为何物?也能下蛋?” “至于三个苹果......”祁雪峰一脸的为难。“雪峰更是不知,什么苹果可改变什么世界。” “真不知道?”唐奕不信,继续追问。“很有名的三个苹果。” 祁雪峰窘道:“雪峰家贫,倒是很少吃水果。” 好吧,唐奕也反过味儿来。 看祁雪峰这一身行头,要也是穿越众,那混的也算够可以的了。 “没事儿,我就问问。”唐奕局促地想转移话题。 “对了,你怎么能想到六分仪的应用重在航海。” 祁雪峰果然被他的话头吸引,朗声大笑,“我还想问子浩,你怎么要远航?” 唐奕怔怔道:“听白山兄的意思,白山兄对航海也有涉猎?” “岂止是涉猎!?”祁雪峰昂然回道。“雪峰就是——大海的儿子!” 什么情况?唐奕更迷糊了。 “你不是洛阳人士吗?” ———————— 唐奕那边正在和祁雪峰相见恨晚,而与此同时。 观澜乃至开封城的几处所在,要是知道这小疯子正在“不务正业”与人秉烛夜谈,非要气出个好歹不可。 他惹出来了一堆麻烦,自己却落得个清闲。 此时。 文彦博不在回山,与唐介、包拯齐聚开封府衙。 包拯看着烛光下列出的一排名单,指着其中几人道:“可以先拿来问问!” 唐介则是指着另外几个有官在身的名字狠声道:“惊天大案,怎可大意?依吾之见,这几个小吏也可拿来一问。” 包拯摇头:“关系重大,不可妄为,以免打草惊蛇。” 唐介不干,“不抓不行,不抓难平民愤!” 包拯回道:“不行,时机未到。” 唐介眼睛一瞪,“包希仁,你到底哪头儿的啊?必须抓!” 包拯寸步不让,“你唐子方到底哪头的!?这就是给那一家通风报信!” “好了!”文彦博实在看不下去了,怎么还没怎么着,大宋这两个大炮仗先对着炸起来了。 沉吟再三,“就依希仁之见吧!” 唐介气得胡子都歪了,炮口一转,瞪着文彦博。 “文扒皮,你到底哪头儿的啊!?” —————— 另一边。 贾府内宅。 一个胖子深夜来访,直接由仆役引着,进了贾昌朝的宅寝。 见厅中等侯的只一老妇,淡淡一笑,上前一礼:“给姑母请安了!” 厅中老妇闻这轻笑,“敛之来的倒是时候,你姑父给你传了几次话,请敛之前来一叙......” 说到这里,老妇玩味地看了辜胖子一眼,“人倒是来了,可偏偏赶在他不在家中的时候来了。” 辜胖子淡然回道:“姑父此时当是在汝南王府了吧?哪有心思见我?” 老妇一暗,柔声道:“敛之真的不打算助你姑父一臂之力吗?” 辜凯答非所问:“凯是来辞行的。” 老妇愣道:“回去?” “也许吧。” “唉!”老妇立时潸然泪下。 “姑姑虽然嫁到了贾家,可怎么说也还算是辜家的女儿,敛之怎可......” “如此绝情!” 辜胖子没答,就那么默然地站在那里,心里却不住吐槽。 特么那艘破船眼看就翻了,脑袋进水了,这时候还往船上挤? 良久。 “侄儿有一句话,还望姑母转告姑父。” 老妇急道:“什么话?” “一刀两断,天赐良机!望姑父莫再执迷不悟了......” 说着,辜胖子郑重一礼。 “言尽于此,姑母,保重吧!” 说完,辜凯转身而走,大步离去。 “敛之!”老妇急叫出声。 “敛之到底要辜家站在哪边啊!?” 辜凯顿了一下,“姑母忘了吗?” “辜家,不站队!” 也许他不应该来,可他,还是来了。 —————— 而贾子明...... 这个时间确实不应该在家里,因为三千万贯的铜钱出库,就算朝廷派足了人手,也得搬上三天天夜。 这个时候,他应该在回山督办借款事宜。 可惜,他也不在回山。 中午,唐奕的话让贾相爷寝食难安,思前想后,还是在关城门之前回到了城中。 此时,他正站在汝南王府的门前。 没错,老贾没有走侧门,也许到了这个地步,正门还是侧门已经没有什么分别了。 足足半个时辰,他不知道应不应该进去。 不进去,纵使与这一家脱不开干系,但那笔抵税粮,甚至更多的事情,他都不知道。 可是,一但进去......知不知道就不再有任何分别。 就那么呆呆地站着,举步为艰、进退两难。 守门侍卫早就将此事通传。 “他来做什么!?还是走的正门!”赵宗懿阴沉着脸,眼中尽是疑惑。 “这个老东西!”身边的赵宗实气得恨恨出声。“越来越不知进退,他怎敢立于正门?” “十三弟先别急。”赵宗懿出声安慰。“可能是出事了吧!?” “出事才更要小心,没长脑子吗!?” “算了。”赵宗懿把这个十三弟压了下去。 “韩稚圭不日就要回京,蔡襄也就是这几天的事儿,这二人认本事不比贾子明差多少,倒是前景可期的。” “把东西要回来!”赵宗实还不解气。“瞻前顾后、不知奋进,怎当大任!” ...... “启禀世子!”这时,侍卫来报,打断了二人的思绪。 “贾相公已经进府,正朝这边走来了。” “这鸟厮!”赵宗实竟当着侍卫骂出了声。 “他到底是哪头儿的?还是不是我汝南王府的话事人!?” ...... ———————— 开封城中,山雨欲来。 观澜之中,赵祯倒还算轻松,但也没轻松到唐奕那个份儿上。 此时,大宋天子刚刚忙完政务,李秉臣上前,“天色不早了,圣人歇息吧!” 赵祯怔了一下,露出一丝苦笑,“是有些乏了,歇息吧。” 说着,支起身形,又猛的恨恨出声:“早晚让他把朕气死!” 李秉臣憋着笑意,“老奴怎么看陛下甚得其乐的样子呢?” “嗯?”赵祯一顿,斜了李秉臣一眼。“老东西,你是哪头儿的?” 李秉臣更乐,“正因为老奴是圣人这一头的,才觉得那个小疯子难得嘛?” “你啊!”赵祯长叹一声。“比朕还会和稀泥。” 李大官上前搀扶赵祯,答非所指,“圣人是回皇后娘娘那里吗?老奴这就让人知会一声。” 看似是问去向,却是提醒了赵祯,“算了,去苗妃那儿吧!” 李大官笑意更深,“圣人慢些!” ...... 苗贵妃得了内侍通传,等赵祯圣驾到来,自是已经准备妥当,把赵祯迎进寝宫。 还未行礼,赵祯已经先开口了,“福康那丫头呢?” 苗妃一怔,怎么来就问福康。 “回陛下,许是在她房中,这个时辰已经睡下了吧。” 赵祯嗯了一声,略一迟疑,最后还是对李大官道:“去把福康叫来,朕有话问她。” ...... 还好,福康今天心事重重,内侍来叫还未睡下。 忐忑的去见赵祯,心道,也不知道父皇叫她是问什么。 不过,听说那家伙今日在父皇那里提了亲事,还被大骂了一顿,多半是这个事情吧? 想到此处,福康不由面色一红,自己跑到父皇面前,说要娶媳妇,亏他脸皮够厚。 ...... 到了赵祯面前,果然。 见了礼,赵祯也不绕弯子,“今日,当着你母妃的面,朕要问你一句,你要如实回答。” 福康大窘,声若蚊蝇: “父皇且问。” “你......” “唉!”只一个字,赵祯就长叹一声,摊着手哭笑不得。“这叫什么事儿!” 赵祯叫福康来见,苗妃就知道是什么事儿了,这时也只能急忙拂着赵祯的手臂安抚,“都是自家人,有什么说什么呗?” “说什么!?”赵祯愤愤地把她顶了回去。“朕的闺女万中无一,又不是嫁不出去!” 苗妃则是泯然笑出了声儿:“可谁叫咱们就相中那个小子了呢?” “相中什么?”赵祯立时不认账起来。“现在是越来越不顺眼!” 看向福康:“只要你一句话,朕就回了那混小子,再给你找个好夫君。” “儿臣愿意......” “什么?”福康声儿太小,赵祉没听清楚。 “儿臣愿意......”福康又说了一遍。 这回赵祯听见了,哭笑不得地看着福康,“朕还没问你愿不愿意,你急什么!?” “那小子想娶三个,与别人共侍一夫,你也愿意!?” 福康想都没想就答道:“愿意......” “这......” 赵祯算是服气了,一向内秀、寡断的女儿这回倒是痛快了。 只闻苗妃适时出声:“这件事依臣妾看来,陛下就不用纠结了。” “那孩子有情有义,要是扔了那两个女娃,娶了咱们闺女,臣妾反倒不放心了呢。” 得! 赵祯彻底无语了,当妈的都帮那个混蛋说话了。 凄然怨道:“和着,你们都是好人,就朕一个坏人?” “你们......” “你们到底哪头儿的啊!?” ...... ———————— 苍山是不愿意写很多的说明文字的,水的嫌疑是一方面,主要是这些东西网上细心一点都能查到,食人牙慧没什么意思。 可是,个别时候还不得不写,因为很重要,要让不知道的人也知道。因为这是故事的重要一环。 懂行的多担待,不懂的也认真看下,就算不是科谱,将来也会发现它其实就是小说的一部分。 (1):昨天有书友提到了“私习天文”,因为与正文的关系不大,就不在正文中过多做出赘述,影响阅读体验了。 这里明确的回答大家,私习天文,不但在唐代是重罪,在宋也是斩刑的重罪,至明清最轻也是杖刑。 这其中如文中所说,巩固盖天说的用意,但更主要的是古时“天文”一词和现代是不一样的,更多的是意指:星象、占卜,窥视天机等玄学范畴。 禁“私习天文”于理论研究有制约作用,但客观来说,却是要分“人”的。说简单点,祁雪峰这样的百姓,肯定是发现一个死一个。但是,唐奕这种,他就是公开宣扬,也没人管的。 像张载、沈括这些文人都发表过天文著作。 总体上来说,就是看你名声够不够大,地位够不够高。 大伙儿都知道盖天是扯淡,只要你够硬,那就能学、能说。但是,多少人信你就另说了,无它,儒家簇拥太多。 就好比你现在说相对论有错误,是不是有错的,人类还没能力验证,但是,肯定没人认你。因为,爱因斯坦的簇拥太多一样。
页面连接:http://www.xinsanreqi.com/news_0_spost/yyrhhyct.html

黄桃书屋 泡泡中文网 风语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闪爵小说网狒狒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